艺术魅力

字画、瓷器、剪纸以及

各类雕刻工艺品的不断复兴,独立于现代化

高科技的城市氛围中,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喧哗的城市

中展现出特有的文化魅力。现代经济推动文化发展,文化带动多元化经济效益

艺术魅力

    字画、瓷器、剪纸以及各类雕刻工艺品的不断复兴,独立于现代化、高科技的城市氛围中,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喧哗的城市中展现出特有的文化魅力。现代经济推动文化发展,文化带动多元化经济效益。双赢的状态下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文化所带来的乐趣,疲惫之后是文化所支持的“童心”。

我作为一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,让我感到自豪的不是“大师”二字,而是能够成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。如今,我已到知天命之年,“玉石雕刻”对于我的人生来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。或许性格、爱好练就了如今的“我”,走过不惑之年,到了今天,我对于“玉石雕刻”已不在是初生毛犊的喜爱,更多的是从心底里冒出的一种使命——传承。我想我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。

玉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,从商周时期到今天,千年的跨度,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智慧结晶。从普通的饰品到皇帝的玉玺,在没有精细的工具情况下,诞生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佳品,如何不让我们这些琢玉者为之动容。因此,我们作为当今时代的琢玉人,更有责任来负担起这千年的文明、传承玉石雕刻文化,望在百年之后,后代子孙还能够有机会亲眼目睹这千年文化的精髓。

“玉”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,标志着美好品物和君子风范的象征。或许,它有一股神奇的宁心之力,抚摸着它的爱玉之人,逐渐放开胸怀、放下浮躁、放下烦恼,美好都是相互的,“玉养人、人养玉”在温润的氛围下,“玉”也变得越来越美、伴其一生。相信不仅仅爱玉之人有此感慨,作为琢玉者的我更是深有体会。在我的工作室里,弟子们长期的静心雕琢,吸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。他们逐渐懂得了尊重他人、尊重自己、尊重生命。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玉文化传承的可行性,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。

如何传承、如何发展?

这需要靠每一位琢玉者的努力,今天的琢玉者都需要向成为一名优秀的玉雕师迈进。时代在改变,琢玉者更需要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,同时接受现代艺术的熏陶,才能够在玉雕艺术道路上走的更远。执着追求艺术的心,要让我们的琢玉者走出逐渐走出传统工艺的港湾,直面波涛汹涌的大海,才会发现,还有许多的艺术空间需要我们去挖掘、创新。

琢玉者需要懂得与美玉对话,要深刻认识到一块美玉一个生命的道理。唤醒沉睡的生命、创造艺术的价值,是琢玉者的一生的责任与寄托。一件好的玉石作品,长期的把玩,不仅给人带来好的心境,同时也延续了它美好的生命意义。

琢玉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。没有坚定的毅力是无法坚持的。作为过来人,我清楚的知道“艰难困苦,玉汝予成”的道理。一个琢玉者的才情、学识、悟性全部建立在勤奋、执着的基础上。为了学好玉雕艺术,学习国画、素描、雕塑、等艺术功底是必不可少的。广阔才艺表达能够充分拓展艺术创作空间,通俗点讲,就是艺术创新。

天赋,是上天的恩赐,但努力勤学是必须的。优秀的琢玉者需要那1%的天赋和99%的努力来实现。在如今的物质社会,我们琢玉者需要做到的是一如既往的脚踏实地,抛开利益,静心、静气、静思是我们做这一行必要的心态,心无杂念在制作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理念。艺术境界的显现,绝不是艺术家纯机械客观的描摹,艺术可以微妙的展现艺术家的精神涵养。

传承、培育弟子,是一件快乐的事。这当中也让我学到了许多、豁达了许多,生活就如同雕琢玉石一般,需要去细细品味。在这培育的过程中,我一直教导他们在评审一件作品时,不能仅从单方位的去审视它的优缺点。我们的每一块玉料形形色色,各有不同。创作过程中,难免会有一个角度在视觉效果上出现问题,它毕竟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。这也让我感悟到,没有面面俱到的生活,只有不断地创造惊喜、克服障碍才是生活的真谛。

艺术品不可以“简单”或“难“二词来概括的。常听有人说玉牌子难做、有人说把玩件难做、又有人说立体摆件更难做。对于我来说,问题不在于“难不难”,而在于有没有用心去剖视。每一块原石材料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存在着不一样的难题,但是万变不离其宗,不同元素的作品都脱离不了传统工艺的几大特点:“疏密、阴阳、虚实”。其实也就是自然之美;浮动的云彩、气脉雄伟的山脉等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艺术之美。

创新、活力,是现代玉雕艺术的瓶颈。

记得在多年之前,我创作了第一件“玉贵人”裸女件时,是我多年琢玉的第一次尝试。我不能说是创作玉雕抽象人体的第一人,但一定是赋予抽象夸张的人体强烈美感的第一人。可以说,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,其核心的价值在于让人们欣赏到女性特有的魅力,宛若出水芙蓉般尽显女性妩媚身姿的优雅形象,媚而不俗的把握,才能赋予这一传统且新颖的玉雕人物形象活跃的生命力。在之后制作的每一件女性人体系列中,保持传统工艺中的二种美很重要,一结构美、一曲线美。女性人体结构并不能以客观事实来创作,那就失去了艺术魅力,在人体黄金比例的基础上,经过艺术思维加持而成,使“度”的拿捏恰到好处,这必须建立在美的基础之上。为了体现动态美,我在衣纹的处理上,刻画了S形的艺术效果,层次分明,给人以随身飘逸的动态感,同时通过线与面的过度,实现人物活灵活现的视觉冲击感。

长久的琢玉生涯,让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琢玉理念:玉雕艺术的个性,决定其价值,这才成就了玉雕艺术作品的超凡艺术魅力。艺术是多元化的,设计让人感到艺术的美好。

要继承传统,更需要有我们的独特艺术。力求摆脱平庸,追求创新。在1995年,我荣获“罗汉三杰”之一,百感荣幸。在此期间,我在制作罗汉作品时,讲究的是领异标新,不能“百面一像”。人物要有个性特征、富有神韵、情趣盎然,还要因材施“巧”,把握材料特点来进行设计制作。这样的经验相信许多琢玉者都了然于心,但往往在制作时,注重了材料的皮色运用,而忽视了材料的本身。只有对原石材料进行区别的艺术处理,自然而然就会有佳作诞生。

在琢玉中学习和冥想,让我感悟到今日的成就来之不易。没有行业的专业培训,没有奠定的工艺美术基础,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琢玉者。感恩社会,像前辈那样去培养后人,创作更多的佳作与爱玉者分享,利用艺术魅力,让作品说话、宣传。在有能力的情况下,打造健康、良性的玉雕艺术高端市场,为推动文化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